李岁棉家庭
在泾阳县兴隆镇齐家寨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们家是一个三代同堂的传统之家,成家十几年来,他们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怀子女、热心助人、邻里和睦,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赢得了周围人们的赞美。每当提起村民李岁棉家,人们都会赞不绝口地说,她家是个名副其实的五好家庭。李岁棉于1992年嫁到齐家寨村的王军家。当时王家有年近60岁的公公,还背负着7000元的外债。李岁棉结婚的家具是一张床、一台黑白14寸电视机和一个大衣柜。2000年农历9月初,公公不慎右腿腿骨骨折。她和丈夫带着公公四处求医。有位赤脚医生说,公公年级大了,不用看了白花钱,亲戚、朋友都劝李岁棉:“不要治了,给他点吃吃喝喝就行了。”但李岁棉和其丈夫都坚持说:“不管怎样,也得尽力给爸治疗”。最后,公公骨折的右腿终于一点点好了起来。但谁知公公又突发脑出血,最后经全力抢救,命虽然保住了但公公以不现自理,只能长期卧床不起,这一躺就是8年,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李岁棉的所作所为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她为了能照顾好公公,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忙完家里的活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照看公公,在老人卧床的8年时间里,老人身体没有一处溃烂,村里人都说,岁棉不是媳妇是老人比亲女子都要亲的女子。几年下来,为老人,家里花出十几万,但岁棉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当问到她时,她只是笑笑说,那是我爸,我应当那样做,花钱的事从来没有向兄弟们提过。不仅这样,就连她到朱家近19年来,对公公的养老费用也没向他(她)们提过一个字。公公平时生病了,都是李岁棉带去看的;公公的衣服基本上都是李岁棉去给做的;零花钱也是要多少给多少,与公公之间也从来没有争吵过一次。李岁棉还教育自己的两个孩子要孝敬爷爷。平时吃饭,两个小孩子会争抢着把爷爷吃不动的肉皮给咬下来。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和延续,他们夫妇始终把对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为了使子女能够更加健康的成长,夫妇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子女做出榜样。儿子王鑫从上学起,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连年被所在学校评为“三好学生”,现在在当地上初三,用老师的话说,上重点那只是时间的问题。女儿王梦是姐姐,从小就很懂事,常常帮李岁棉干家务活还要照看弟弟,可小王梦从来也没有向妈妈埋怨过什么,而且小王梦的学习从来也没有叫李岁棉操过心,王梦今天以是县重点高中高二的学生了,在班里还是班干部。当问到李岁棉是如何教肓子女的,岁棉只是笑笑。过够了穷日子的李岁棉夫妇,为了使家庭尽快富裕起来,动足了脑筋,吃尽了苦头。。近年,兴隆大力发展葡萄种植,李岁棉夫妇承包了二十亩地种植葡萄,还在自家后院搞起了配家猪养殖,到2010年家猪存栏以达40头。就这样,李岁棉家不仅早已还清了债务,还购买了一辆面包车、一台冰柜,老宅的房子由两间加盖到四间,还有了一些积蓄。近19年了,不仅李岁棉两口子一直互敬互爱,而且与其兄弟姐妹都相处融洽。王军的父亲是上门女婿,王军跟她母亲姓,弟弟跟他父亲姓。弟弟魏小军盖房子娶婿妇都是岁棉两妇夫一手经办的,村里人都说岁棉象是小军的亲姐姐。“邻里街坊,朝夕守望。出入相友,急难相帮。”这么多年来,李岁棉从没有与任何一家邻居吵过架,其家人待人都很真诚、热情。这些年,无论是税费上缴、公差勤务,还是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她们家总是带头完成任务,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在其影响下,所在组历年各项工作都在村里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