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蕊家庭
孝老爱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众所周知,婆媳关系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但在妈妈和奶奶身上丝毫没有显现。奶奶没有工作,爸爸又是家里唯一的男孩,自爸妈结婚以来,妈妈和奶奶就一直生活在一起,近40余年,两个人从未红过脸拌过嘴。虽然妈妈已年近古稀,身体也不好,却一直悉心侍奉着自己的婆婆。已92岁高龄的奶奶,依然精神矍铄,健康快乐,这是妈妈精心照顾的结果。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唠叨是经常的事,每每这个时候,妈妈总是说,不要和老人计较,无论对与错,我们都要耐心倾听,细心解释,千万别让老人不高兴。妈妈的言行一直教育引导着我,上班以后我经常给奶奶买衣服,买她爱吃的稻香村点心,一有时间就陪奶奶聊天,每逢周末都会陪她下楼散步晒太阳,还定期为她洗脚、洗澡,帮她理发、剪指甲。2012年初,87岁的奶奶意外摔伤,右腿骨折,手术后又出现了应急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血色素只剩下正常人的四分之一,生命垂危,妈妈拖着病痛和疲惫的身体,日夜守候在床前精心护理,给奶奶翻身拍背、端屎端尿、擦洗身体。我几次建议请护工帮忙,妈妈都说奶奶这么多年已经习惯她照顾,护工不熟悉她的习惯,怕奶奶不适应、不舒服。无奈之下,我把4岁的儿子送到婆婆家,整夜和妈妈一起陪在床边,时刻关注监护仪器和病情变化。经过治疗,奶奶终于脱离危险,但出血溃疡面需要长时间修复愈合,只能吃流食,而且要少食多餐。妈妈每天熬小米粥,把上层最有营养的米油盛出来一勺一勺喂奶奶喝。为了让奶奶每次喝都是新熬出的米汤,妈妈每天至少熬四五锅把米油给奶奶喝。看着奶奶身体逐渐恢复,再看看妈妈憔悴疲惫不堪的样子,泪水模糊了双眼,那一刻是心疼,是感动,更是一份幸福。医者仁心,传承父辈优良品格。爸爸既没有很高的学历,也没有深厚的背景,但从一名“采掘光明”的煤矿工人,凭借着自己的拼搏和执着的精神,一步一步走上了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这个在他眼里平凡而神圣的岗位。一路走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吃苦耐劳、勇于奉献、刻苦执着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感染、激励着我。爸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是自己没有本事,靠天、靠地、靠祖宗,靠谁都没用。所以,我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妇产科医生。每天为患者解除病痛,给病人送去关爱和温暖,虽然辛苦,却幸福满满,成就满满,因为我是靠自己的双手和勤奋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给病人带来了健康和快乐。2003年“非典"期间,我所在的煤炭总医院被作为了“非典”定点医院。因为当时疫情很严峻,大家心里都有些恐慌,我心里确实也很彷徨,于是和爸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爸爸说:“你是医生,你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就是要在国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时候冲在第一线。面对生死的考验,谁都会犹豫,但爸爸相信你不是个懦夫。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是父母的心头肉,不能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就搞特殊啊。到时候,爸爸妈妈一起送你上战场。”在我走入“隔离区”的那一刻,爸爸的眼睛也湿润了,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样的分别会不会是人生的诀别。成风化人,寓教于行不忘初衷。因为自幼受父母熏陶,培养了自强自立,关爱他人的品格,所以我深知在孩子的教育中人品和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即使再忙再累,我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时常教育儿子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除了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规矩,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儿子树立标杆,做好榜样。在我的影响和感染下,年仅7岁的儿子,便懂得尊重孝敬长辈,无论吃什么都先给长辈吃,还能搀扶着太奶奶散步,帮姥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待外人更是彬彬有礼……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人人夸奖的好孩子。儿子5岁那年,姥姥得了重感冒躺在床上,在客厅玩耍的儿子听到姥姥的咳嗽声,马上放下手里的玩具,拿起自己的小水壶跑到姥姥床边,把水壶递给姥姥说“姥姥,快喝点水吧!”,说着又爬到床上扶姥姥坐起来,用他那稚嫩的小拳头给姥姥捶背,还不停地问“姥姥,好点了吗?”看到这一幕,我很是欣慰。事后我问儿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儿子说:“我看到太奶奶生病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呀!"这使我更加坚信身教胜于言传。这就是我的家,一个极为普通,但却温暖、和谐,并时刻被爱萦绕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