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宜家庭
景宜是白族,丈夫艾克拜尔·米吉提是哈萨克族。他们的大家庭由汉族、白族、京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回族七个民族组成,是典型的民族大家庭。三十多年来,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互敬互爱,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过着欢乐幸福的生活。2015年他们被国家民委评为“最美家庭”,而这个最美家庭的故事也感动着许多人。一、珍惜缘分,热爱祖国热爱家。从新疆伊宁哈萨克自治州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远隔千山万水,是祖国把这两个家庭连在一起。因此,这两个大家庭秉承着“先有祖国后有家”的家庭观念,珍惜缘分,热爱祖国。双方的父母都是解放边疆建设边疆的老革命,教育儿孙要坚定的跟共产党走,维护祖国的民族团结。儿女敬重父母为建设新中国做出的贡献,从父辈身上秉承清正廉洁的家风,做人做事,在各自岗位上成为先进模范人物。景宜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4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2012年被评为“全国民委系统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首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景宜丈夫艾克拜尔·米吉提是哈萨克族著名作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夫妇二人共同在2008年被评为“首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二、爱心,是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在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中,风俗习惯多、各种节日多。每年从1-12 月份景宜家庭不仅要过哈萨克族的“脑吾鲁孜节”“古尔邦节”“开斋节”,还要过白族的“三月节”“火把节”,再加上国家放假的“春节”“端午节”和“五一”“十一”等,基本上每个月都有节日。为了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开心快乐,每逢佳节,景宜和家里的哈萨克妹妹古丽米拉就开始忙活。多年来,景宜学会了做新疆的抓饭、炸馓子、炸包尔沙克;米拉也学会了做白族的酸辣鱼、炸乳扇。通过厨艺交流和许多生活细节的互相认同,家庭气氛十分融洽。除了节日,还有全家几十口人的大小生日庆贺也是一大热闹。每逢这样的日子,景宜的维吾尔族婆婆哈斯也提和白族母亲李开润都要打长途电话,用汉语互致问候,祝福儿女们的生日。在母亲们的带动下,兄弟姐妹都互相发个短信致贺。每当收到不同民族兄弟姐妹发来的庆贺短信,每个人都会被这种巨大的爱心所感动。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爱心,景宜在北京的小家庭也变成了“爱心接待站”。这么大的一家子人,从孩子上学,亲戚看病,到亲戚的亲戚看病、旅游、出差,都要到家里来。小则吃顿饭,大则住上几个月。迎来送往成了景宜家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方便,至今为止,景宜家的几个房间不用席梦思床,全是哈萨克大炕。上面铺满五彩缤纷的哈萨族毛毯、维吾尔族地毯,倒像是个展览馆,其实是为了来客人可以睡的下。有了包容和关爱,才使这个大家庭更加亲近和幸福。三、像呵护小家庭一样,关爱祖国大家庭。正是因为有了在多民族家庭生活的情感,景宜在文艺创作中更加关心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友情。作为白族著名作家,她用自己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歌颂祖国的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同时也用自己的行动参加民族团结活动。1999年景宜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怒族自治州深入生活,为了帮助泸水县秤杆乡40多位辍学女童能回校上课,景宜在多年出资助学的情况下,还动员了张抗抗、铁凝、苏婷等十多位女作家,一对一帮扶贫困女童,一直供她们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至今怒江边的石碑上还刻着景宜和这些女作家的名字。2012年,在云南普洱市澜沧县拍摄电视剧期间,景宜和导演王文杰看到民族贫困学生,因家庭贫困难成时,各自拿出稿费,为澜沧县民族中学建立助学基金,作为贫出学政的的奖学金,帮助成绩好的学生继续升学。艾克拜尔·米吉关注社会民生问题,提出大量提案的同时,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找萨克族牧民送去保证转场安全的多功能预灾照明灯和预防灾害宣传材料。为厦门鸿山寺的僧人、霍城县萨尔布拉克镇中心学校的学生、昌平区百善中学师生、南京广播学院师生进行公益性预防灾害宣传和赠送预防灾害用品,拍摄预防灾害形象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