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民家庭
韩建民同志是中办机关服务中心餐饮处负责人,工作40年来,荣获了全国中华金厨奖、北京市烹饪大师、高级技师等称号,在业内享有较高声誉,2015年,并评为“中办优秀共产党员”。韩建民同志常说,我这些年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我的家庭,离不开父亲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妻子的默默支持和艰苦付出。的确,就从事的职业和家庭条件而言,韩建民的家是很普通,但他们夫妻之间的真挚感情、长幼之间的融融亲情、三代相传的敬业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和勤俭持家的家风,却诠释着家庭美德的内涵。一、忠诚敬业,传承优良家风。韩建民同志1975年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同为厨师的父亲便告诫他:干工作不能怕吃苦,不管你在食堂具体干什么活,都是为党中央服务的,饭菜的好坏,影响着干部职工的工作状态,大家吃好了,才能更好地为党工作。你既然选择了餐饮,就一定要坚持到底。从此,他怀揣着对党的忠诚和对组织的感恩,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放弃了轻松,淡泊了名利,四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三尺灶台,坚守在中直管理局最基层、最平凡的服务岗位上,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的后勤服务事业。在他的熏陶下,全家诚信守法、宽厚待人、邻里和睦,知孝悌、懂担当,为党为国坚守住这份忠诚,树立了良好家风。二、甘于奉献,贴心服务职工。在伙食标准有限的条件下,为了让于部职工吃饱吃好,从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韩建民同志就开始到新发地批发市场自行采购食材,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进货成本、提高饭菜质量。每个星期天,他都在早晨6、7点吃一包方便面之后,就带着采购人员赶到批发市场,为大家精心挑选各种蔬菜,采购的价格比自由市场的价格便宜2到4倍。为了兼顾不同人的需要,他管理食堂每天中午的汤就有4个,面点十几种,热菜还非常人性化地分成了辣与不辣两种,有近40种菜品可供选择。他说,同志们平时工作都很忙,能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开心了,他也就心满意足了。2013年,局机关食堂改造即将交付使用,局里决定让他负责具体筹备事务。当时,只有他一个人,他很清楚,如果这时接手食堂,就意味着选择艰辛。但是,作为一名党员,他第一反应就是服从组织需要,坚决完成任务。有这样一组数字……自1995年实行双休日后,20年来,他没有在家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自从1999年实行小长假后,16年来,他没有休过半天节假日;自从2008年实行带薪年休假后,7年来,他没有休过1天年假。即使是大年三十,他都会在食堂陪着单身职工吃年饭。从家到食堂、从食堂到家,两点一线划出了他四十年的人生轨迹。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6点半之前到达岗位,晚上7点半以后才离开食堂。食堂员工早晨来到单位第一眼看到的是他,中午休息起来看到的有他,晚上下班了,他还忙碌着。 “四十春秋献后勤,三尺灶台铸忠魂”,是对韩建民的生动写照。三、生活和睦,夫妻互帮互助。妻子李秀玲,几十年来,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悉心照料丈夫的生活。1995年,韩建民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两条胳臂举不到头顶、够不到脚面,再加上每天工作中站立、走动的时间较长,双腿经常是浮肿的,早晨醒来,又僵又疼,不能动弹,生活起居很不方便。为了减轻老韩的痛苦,保证老韩准时上班,每天四点半,妻子就悄悄爬起来,先帮老韩揉腿捏脚,活动开筋骨后,再帮他穿衣、梳头、系鞋带;每天晚上,老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妻子就帮着泡脚、用红花油搓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妻子默默地给了老韩无微不至的关爱。老韩总觉得亏欠妻子太多了,他说:下辈子也还不清了,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四、孝老爱亲,塑造良好家风。韩建民夫妻不仅爱岗敬业、生活和睦,而且在尊老爱幼方面,也有他们独到的做法。他们对“百善孝为先”有自己的理解,认为最大的孝是顺从父母意愿。而父母的谆谆教导是“人生在世,要干些有意义的事,干事就要干成、干好”。这是长辈的训言,也是韩建民及其儿子的信条。这句话影响了韩建民一辈子,促成了他的事业,也影响着下一代。在幸福家庭的熏陶下,他们的儿子自幼好学上进,自力能力也非常强,现在已成长为从事核能研究的博士。五、勤俭节约,热心公益事业。韩建民家庭一直有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仅在生活中格外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连现在家里的家具一大半都还是结婚的时候购置的,平时身上穿的衣服,一件也才几十元钱。韩建民同志不仅在家里过的朴素,在单位更是节约到了“抠门”的程度。他常说,既然单位把活交给了我,就等于把一份信任和托付放在了咱的肩上,我们就应该像给自家干活一样,精打细算、处处节约,如果不这样,怎么对得起这份信任呢。虽然在生活和工作上“抠门”,但韩建民同志在公益事业上可从不含糊。每次捐款捐物,他总是积极响应。2008年汶川地震,他一个人就捐了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