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清家庭
孙玉清家庭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就像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付出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平凡和谐的家庭。提起孙玉清,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夫妻恩爱、孝敬老人、关爱子女,一家人其乐融融,在平凡、点滴的生活中诠释着家与爱的真谛。“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熏陶,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孙玉清说过,从小父亲就教育她们做人要诚实,待人要宽厚,对长辈要尊重,对晚辈要爱护。虽然在外交人员服务局工作的父母非常忙碌,但总是全身心的照顾孝敬老人,关爱教导她们三姐妹,使她们从小在脑海里深深懂得了做人的准则。玉清常说,之所以家庭和谐、幸福、美满,完全取决于父母从小的教诲和良好的家风。2010年8月,这种平静、和谐的生活被彻底打破。76岁的老父亲突发脑梗塞,当玉清赶到医院看到鼻子、口中插着管子,.手脚、胸口接着监测器,床边挂着尿袋眼睛微睁的父亲时惊呆了。经过抢救,虽与死神擦肩而过,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右侧偏瘫,语言能力和吞咽功能受损。医生建议转入康复医院或回家休养,并说:“这种病人的生活质量全靠家人的照顾,老人能否幸福,就看子女的孝心了。”玉清意识到未来生活将发生很大变化。同样70多岁的老母亲从父亲生病后身体每况愈下,姐姐还要照顾患有中风后遗症的姐夫。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她想,百善孝为先。既然命运给了我这次报答父亲养育之恩的机会,就一定要做好,让受病痛折磨的父亲享受女儿的爱。为了尽可能快地恢复父亲身体多部位的正常功能,玉清和家人决定转到康复医院进行治疗,由于失去吞咽功能,饮食全靠鼻饲,玉清每周制定营养均衡的食谱,用50毫升的针管把用榨汁机打成的糊糊反复推进胃管,日复一日,玉清的手被磨出了水泡,结成了厚厚的茧。为了不让父亲长褥疮,每隔1小时就给他翻一次身,并配合按摩,拍打后背进行排痰。经过一年的治疗,父亲的病情基本稳定,在医生的建议下,回家康复休养。看似相对轻松,免去两头跑,但医疗条件与医院无法相比。一天夜里,父亲突然高烧不退,急送医院,检查结果是尿道感染,需要打点滴消炎。这次意外后,玉清主动学习护理知识,将原本护士做的定期给病人冲洗膀胱由自己来完成,每天一次,每月带父亲去医院更换一次尿管。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个“常言”在孙玉清面前却恰恰相反。通过她和家人的精心呵护,父亲现在已经不再使用鼻饲,吞咽功能有所恢复,但还是存在问题,每次喂饭玉清就用手帮他按摩喉咙,慢慢下咽,吃下后,就像哄孩子一样地竖起大拇指鼓励父亲说“您好棒,今天表现真好。”很多人都问她为什么不送父亲去养老院,她的回答质朴而感人:“我照顾父亲,是一个女儿该做的事,这正是我尽孝的时候。我相信在我和家人的共同照料下,父亲的生命会走得更长、更远。”楼里的邻居们都说孙家老爸有福气,生了一个好女儿。行孝要及时,身后万人拜,不如生前多善待,孙玉清用自己的付出和汗水诠释了以孝为本的深刻内涵。老父亲卧床5年间,玉清始终没有影响工作,都是利用倒班时间照看父亲,晚上上夜班,白天挤公交车去照料。她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上白班、上夜班,孝敬父母,照顾孩子,料理家务,一边工作一边尽孝,忙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报社大院中,经常能看到她疲惫、憔悴的身影。尽管家庭负担重,生活奔波忙碌,但她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爱岗敬业,优质服务,认真、和蔼地对待每一位用户,无论夜班还是白班从未请过假,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如何对待老人,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工作,会像镜子一样烛照孩子幼小的心灵。家庭中身教重于言教。孙玉清以身作则,以身试教,为孩子树立了榜样,让孩子懂得了孝的真正含义,养成了敬老、爱老的好习惯。玉清的儿子非常懂事,好学上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市重点中学。玉清说:教育孩子首先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平等沟通,让他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教育他要懂得感恩,做一个善良有孝心,懂礼貌、有道德的人。比尔盖茨说过,人生有最不能等的三件事:孝、爱和善,它们才是幸福的源泉。孙玉清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也是用实际行动践行的。她的家庭以其幸福和睦、崇德向善、勤廉笃实,诠释着潜移默化的“最美”家教、讲述着人人可学的“最美”家风。看着老人逐渐康复,孩子快乐成长,爱人理解与支持,孙玉清深感到一切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