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贺明家庭
严贺明,男,1961年出生,1979年入伍,1984年参加机要交通工作,现为中办机要交通局调研员。严贺明同志为人坦荡热情、性格直爽率真,目前同父亲严士良、妻子姚玉梅、儿子严韬共同生活。严贺明同志家庭和睦、文明、温馨,与妻子相敬如宾、恩爱和谐,对老父亲孝顺尊崇、倍加关心,对孩子教育有方、爱护有加,与邻里互帮互助、关系融洽,深受单位、社区和邻里的好评。一、好的家庭来源于对党和国家的高度热爱严贺明的父亲生于1930年,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民兵游击队,在敌后战场上抗击日寇,解放战争时期随部队北上关外、南下广东,抗美援朝时期又在朝鲜战场为国效力,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老革命。从小耳濡目染父辈革命作风的严贺明同志,18岁就参军入伍报效国家,在部队期间能吃苦、肯钻研,因表现优异很快被委任为所在班组班长,复员后又进入中办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多年来,严贺明同志始终保持对党和国家的高度热爱和坚决拥护,并积极影响家庭成员,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党给了咱一切,咱就要跟着党走”。去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庆,严贺明所在的交通处开展了“大家讲坛”主题活动,严贺明同志为了更好展现我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发动全家共同准备。老父亲回忆自己抗战中的动人点滴和所见所闻,妻子帮助他查找资料、整理数据,儿子帮助他润色讲稿、提出建议。全家齐上阵,使得严贺明同志的讲述极为精彩,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二、好的家庭来源于夫妻恩爱和谐、同心同德严贺明和爱人姚玉梅多年来相敬如宾、携手前行,共同支起了一个温馨的家。严贺明同志常年出差在外,很多时候顾不上家里,姚玉梅同志没有一句怨言,而是发扬“半边天”精神,里里外外一把手,把家里管理的井井有条,她经常说,家庭上我多尽一份力,就可以让严贺明在工作上多省一份心;严贺明同志也利用出差的机会,经常给爱人带回个小礼物、制造一点儿小浪漫。生活中难免有不顺心的时候,但严贺明夫妻始终以正面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携手共同解决问题,几十年风风雨雨下来,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久弥坚。他们的儿子在出生时因医生使用产钳不当,造成医疗事故而影响到脑部。严贺明同志每天坚持带孩子去中医院做按摩理疗指导上学。每周六次,每次数十元,在那个收入微薄的年代,他们夫妻始终咬牙坚持;孩子入学后因为医疗事故后遗症,在课堂上仍旧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小动作很多,老师经常批评孩子。得知这一情况后,严贺明同志利用执行任务回来后的短暂休息时间,前往学校,陪孩子一起上课,并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军人端坐的姿势,整整一堂课纹丝不动,用身教影响孩子。当儿子问为什么他可以做到这么专注时,严贺明告诉孩子只要肯努力、有毅力,没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全家努力下,多年后儿子恢复了健康,并顺利考上了西南交大茅以升班。提起他们家的事情,知情者无不翘起拇指。三、好的家庭来源于孝顺父母、言传身教严贺明夫妻多年来始终孝敬父母,不仅做得“孝”,更在“顺”上下功夫,平时工作之余尽量多陪老人,让耄耋老人在开心温暖环境中度过每一天;每次老人生病住院,严贺明俩口子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忙前忙后张罗着,为老人就医、治疗奔走。因严贺明同志常年在外,照顾老人的责任就更多落到了姚玉梅同志身上。严贺明老母亲病重期间,姚玉梅同志始终守在床前,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老人吃饭困难,姚玉梅就想尽办法将食物打碎做软调细,手把手喂老人进食。这种家风的延续也熏染到孩子,今年春节,刚工作第一年的儿子回家做得第一件事就是给爷爷、姥爷、姥姥每人一个大红包。提起这事,严贺明就高兴地感慨到:“孩子懂事了,知道孝顺了”。可以看出,孩子这种对老人的孝顺,离不开严贺明夫妇多年来的言传身教。严贺明同志的家庭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看似随处可见的点滴平凡,体现出中国传统家庭尊老爱幼、温暖和睦的氛围,体现出中国传统家庭勤劳善良、朴实温馨的家风,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温良恭谦、和谐相处的精髓。严贺明同志的家庭是一个文明和谐、温暖和睦、相敬相爱、令人羡慕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