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叶家庭
是夫妻齐心,孝心撑起多难之家。 1979年,22岁的王金叶嫁入了这个贫寒的7口之家,丈关虽拴子是五兄弟中的老大,那时公公患有肺结核,繁重的劳动之余,王金叶还要和婆婆一起照顾公公。结婚不到一年,公公病逝,四个弟弟都还小,年纪最小的五弟才12岁,丈夫王拴子靠着木匠手艺走村串巷为家里挣些零花钱,种庄稼、照顾一家老小的事,王金叶便一手包揽了下来,1987年,在新疆当兵的四弟在修中巴公路时不幸身亡,不堪打击的婆婆从此一病不起,王金叶一边安慰照顾婆婆,一边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好好孝敬婆婆,弥补老人缺失了的亲情。在弟弟们的眼里,父亲去世、母亲思病的日子里,嫂子王金叶就是他们最亲的人二是言传身教,一片孝心感天动地。“老人们长寿,一家幸福和美,多亏了金叶!”这句话,不光在中庆村,就是在邻近的村社也是口口相传。王金叶的婆婆由于长年劳累,加之丈夫和四儿子相继去世的打击,从此一病不起,后来还患上了青光眼、高血压,她便时常为婆婆备着降压药,每天即使再忙也要伺候婆婆按时服药,但婆婆的病情还是一日日的加重,最终还是因脑梗塞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瘫痪在床。婆婆瘫痪在床的日子,王金叶每隔两三天就将婆婆的衣服换洗遍,帮婆婆翻身、背婆婆晒太阳、喂吃喂喝。几个弟媳体贴嫂子,她们深知嫂子王金叶为撑起她们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嫂子待她们比亲人还亲,她们感动,更懂得感恩。2011年,在四个儿媳的精心照顾下,成为“寿星老人”的婆婆以86岁高龄安详离世。三是至美真情,孝老爱亲成为典范。因常年劳作和生活的重压,继父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双目也失明了,他的吃喝要照顾,衣服要换洗整理,就连出门溜弯晒太阳都需要人扶着,王金叶又挑起这副重担。在王金叶家房门外最向阳的角落里,摆着一把擦的干干净净的椅子,这把椅子是从来不挪位置的,“这是爸出门晒太阳坐的。”王金叶说。继父喜欢喝茶,她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便是帮继父熬上一杯浓茶。在继父住的上房里,有一个“特制”的衣柜,里面分了许多小格子,外套、内衣、毛衣等都分门别类叠放的整整齐齐,这样,继父不需要人帮忙也能一下子找到自己需要的衣物。由于她的贤惠,儿子、儿媳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让母亲更好的照顾爷爷,每年农忙时两个儿子便返回家中收麦、种麦。 四是持家有道,家里家外井井有条。多难的家庭,使王金叶一家人更加懂得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虽然现在她家的白子比过去好了很多,不缺吃不缺穿。但是,她和丈大却依然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他们经常教导孩子们要精打细算过门子,对家里的开支要有计划,每年年底要算收支账,教导他们该花的饯不要心疼,可花可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在他们的教导下,两个儿子也都已娶妻成家,分别在北京和榆林工作,小孙了也已两岁多了。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儿子们也都非常孝顺,还凑钱给父母新建了一处200多平方米的小康屋,工金叫夫妇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大儿子便把父亲接到北京住了两年,陪着他几乎逛遍了北京城大大小小的景点。逢年过节,村里人都说,路过他们家门前,远远就能闻到香味,听见笑声。五是扶弱助困,以善为本传承美德。王金叶一家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他们对生活困难有着比其他家庭更深切的体会,工金叶总说:“过去目了过的艰难,乡亲们没少帮助我们,现在我们做的这些算不了什么”。同社老人张玉兰,今年70多岁了,行动不使,儿子、儿媳又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剩老人一人,每年收种庄稼的时候,也是老人最心焦的时候,可是,每到这个时候,王金叶夫妇总会雪中送炭帮助她收种庄稼,老人的儿子、儿媳打心眼里感激,每次回家都会带着礼物看望王金叶夫妇。王金叶全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