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红家庭
常言道: “一个女婿半个儿。”但是一个继承着传统良好品行的好女婿,却抵得上几个孝顺的好儿子。闫刘孙就是这样一个女婿。今年43岁的闫刘孙是运输司机,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妻子刘小红是全职家庭主妇,家里大小的事情都由她操持,女儿刘瑞瑞在一家私企上班,儿子孙闫在华亭二中就读,父母亲都已年过花甲。闫刘孙一家相亲相爱、尊老爱幼、热心公益、邻里相处和谐,他们用自己最真诚的爱赢得了家庭的美满幸福,同时也赢得了街坊四邻的广泛称赞。一、夫妻和睦,孝老爱亲。刘小红和丈夫闫刘孙是九十年代的媒妁婚姻,婚后妻子刘小红从没因丈夫入赘而轻视他,他们以父母为榜样,始终坚信夫妻和睦是幸福家庭的源泉。20年里,为了一家人生活的更好,夫妻两相互扶持、相互信任,风雨同舟、共度难关,他们从最初的一辆小三轮,跑到现在的一辆大型货运车(康明斯),生活才有了起色。年迈的父母生病,已是家常便饭,岳父的病几乎每年都要住一次医院,住院期间,闫刘孙片刻不离,白天为老人请医、送药,洗脚、换衣、喂饭,忙的一刻也不得停歇,晚上他就睡在老人的跟前,以便随时观察老人的情况,一直到老人康复出院。岳父看着闫刘孙说:“我虽然没有儿子,可刘孙待我们比亲儿子还亲,我早把他当成亲生儿子了。”家庭主要事迹简介二、学习进取,科学教子。刘小红一家都是不甘落后爱学习的新型农民。父亲是个文人,在父亲的影响下,一家人都养成了看书读报的好习惯。近两年,传统手工业逐渐兴起,我省大力发展手工编织产业,为像刘小红这样的家庭主妇实现居家增收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为此刘小红积极参加县乡举办的“陇原巧手”培训班,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以前的刺绣基础,很快就掌握了刺绣方法,为自己居家创业增收奠定了基础。在教育孩子方面,刘小红夫妻俩从不刻意去勉强孩子做任何事,也不以学习成绩论好坏,他们始终相信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在他们的循循教导下,女儿虽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但工作后她诚恳待人、爱岗敬业,赢得了单位领导的赏识和同事们的认可。儿子学习成绩优异,在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家体谅父母、孝敬爷爷奶奶,在外文明有礼、乐于助人,是人人夸赞的好孩子。三、邻里融洽,友爱互助。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刘小红一家深深地明白这一道理,他们特别重视邻里的团结和睦,他们真诚待人,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她家住在六楼,自搬进城以后,这个单元的楼道卫生就是刘小红母女俩每天义务打扫的,时间长了,左邻右舍都觉得不好意思,于是大家都主动清扫自家门口,他们的坚持让整个单元的人也都变得和气了、热心了。邻居潘大婶是社区的保洁员,平时工作忙,潘大婶的女儿一个人带着一岁多的孩子在家,刘小红的母亲爱小孩子,经常把小孩子带到自家来照看,潘大婶的女儿得空也跟着刘小红一块学刺绣,两家人亲的跟一家似得。四、勤俭节约,热心公益。刘小红一家从农村到城镇,从农民到居民,但他们始终奉行着勤俭持家的祖训,他们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一文钱,他们把节省下来的钱,都捐给了社区里需要帮助的人。住在美丽的莲花湖旁,他们一家也成为了莲花湖的守卫者,每天饭后刘小红的父母在莲花湖公园散步遛弯的时候也是他们做环保的时候,走走停停,那里有垃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对于他们的行为,人们早已视为莲花湖畔一道亮丽的风景。刘小红一家还是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有困难,帮忙的人里总有他家人,社区里的公共设施坏了,只要有人说起,刘小红的丈夫都会拎着工具去修理。小区的蒲大爷和10岁的小孙子生活在一起,是典型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刘小红的父母常说:“都是从二个庄子里搬过来的,都是邻居,能帮就帮着点”。几年来,他们一家待蒲大爷和孙子就像亲人一样,经常帮蒲大爷收拾房子、拆洗衣物,饭菜端给他们,儿子孙闫为蒲大爷的孙子复习功课。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刘小红全家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满足。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明礼诚信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家里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刘小红的父亲是一名朴实的农民,虽不是党员,却对党、对组织、对国家有着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积极地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社区文吏馆建成初期,馆藏物件较少,居委会倡议居民积极捐献身边能反映砚峡乡历史变迁的老器具、物品、照片等,刘小红的父亲得知后,在家里三番五次寻找,最终捐出了两件物品,他还发动家人,通过朋友圈,积极寻找物品,为文史馆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运输生意中,闫刘孙对客户诚实守信,运输过程中从不对客户缺斤少两、从不掺假、从不以次充好,和他接触的客户都因为他的好信誉,愿意保持长期合作。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客户的信赖,也为自己赢得了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