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珍家庭
杨伯珍家庭是一个普通质朴的家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故事,但这个家又与很多家庭不一样,因为这个家充满了温馨、和谐和阳光,散发着满满的正能量。杨伯珍夫妻相濡以沫一生,生养了六个孩子,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磨难,却难能可贵地秉承中华民族坚韧、乐观、向上的家庭美德,用爱心抚养教育孩子,用真诚体谅帮助他人,成为了四乡八里的家庭典范。杨伯珍的丈夫陈老师既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更是一位德高望重、受人爱戴的好医生,曾经因为成份不好,更因为伸张正义说了几句真话,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被遣返回农村20年,受尽折磨,可他总是坚强、乐观地面对人生。在1997年,他因劳累过度而离开了妻子和孩子,可他孝顺、正义、有责任、敢担当、好学习、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善于总结、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却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六个孩子,也保证了妻子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一、重视家教,以身作则地让孩子从小懂得孝顺尊老。杨伯珍独自带着6个孩子生活的那些年,由于丈夫的问题分不到粮食,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吃不饱饭是常有的事情。那时候,最小的一个女儿和孩子最盼望家里来客人,这样我们就可以吃一小碗鸡蛋面。所谓的鸡蛋面,不过是有点蛋汤而已,鸡蛋总是盛给客人和外公外婆。有一年快过年时,丈夫从城里带回一盒平时看不到的糕点,欣喜若狂的小女儿正要打开,他却说:“别打开,给外婆送去,你们吃的机会还多着呢!老人家吃的机会越来越少!”为岳父岳母洗脚、接口痰、倒痰盂、剪指甲更成了他的“专利”。1979年杨伯珍的丈夫落实政策回到学校了,每天傍晚,夫妻二人总会带上孩子散步,美其名曰是锻炼身体其实是去校园义务巡查。哪里的水忘记关啦,教室的门没关上,哪个学生乱倒垃圾,不爱护公物,乱说脏话或打架,左邻右舍的晚辈不尊敬父母,他们都会迅速介入去处理。有一次,退休后的陈老师因为“管闲事”被误伤,在家里躺了好几天,全家人都埋怨他:“关您什么事呀,您都退休这么多年啦!”可他却乐呵呵的说:“人活着,总得有点儿社会责任吧。”二、真心关爱他人,在家人心里播下了爱的种子。杨伯珍夫妇处处为人着想,时时为人提供方便。他们家刚住楼房时,自己搬完家还没收拾干净,就带着孩子们回旧房子打扫卫生。“我们都不住这里啦,怎么还要打扫卫生呢?”孩子不乐意了,陈老师却和颜悦色的告诉孩子:“把房间打扫干净,新住户可以早点搬过来。”收拾完新房子,夫妻俩还把家里所有能搬动的桌椅底部、门边都钉上了胶皮,说这样搬动桌椅、关门不会有声响。他们还给孩子们定了很多的规矩:不能向外扔垃圾、走路要轻、晚上10点后小声说话、穿高跟鞋回家要垫着脚走路……总之,决不能影响其他人。三、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家人生活情趣高雅,其乐融融。杨伯珍夫妻的生活方式健康且有规律,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全家人无论老少都保持了不打牌、不抽烟、不喝酒、早睡早起、喜爱运动的生活习惯。只要天气许可,陈老师早晚都要带着孩子们到户外锻炼,锻炼过程中他讲很多生活感悟,教导孩子要感恩,努力扮演好自己的人生角色。每周六晚是雷打不动的家庭会议,会上人人都要发言,总结一周表现聊聊下周计划。在家庭会上,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会客观的评价自己,还会为自己的小错误真诚地给我们道歉。每年春节, 杨伯珍夫妻还带领全家人举办热闹的家庭春晚,爸爸弹琴,妈妈唱歌,女儿跳舞,孙辈更是各种施展各种才艺进行表演,一家子围在一起唱啊、跳啊,用音乐和舞姿回忆过去、畅谈现在、展望未来……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杨伯珍和陈老师的六个孩子,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为人处事方面,宽容大度,乐于助人,替他人着想;在家庭生活中,恪守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形成了爱读书,勤思考的氛围。特别是作为接受父母言传身教最多的小女儿陈民成了一位事业有成、爱管闲事、热心肠的人。她创办的华都幼稚园近年来接待市内外同行观摩学习70余次、3000人,总想着把自己办幼儿园的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同行,以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在公共场合她会随时提醒举止不文明的人,会积极主动给身边人提供帮助,教育周围不孝敬父母、不陪伴孩子成长的人。陈民表示:爸爸妈妈的教育让我们6个子女受益终生,我不仅要做好自己,更要以身作则地向下一代传递我父母、特别是父亲的优秀品质,为优良传统的薪火相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