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来绪家庭
王吕翠,城口县明中乡场镇居民,今年64岁。她是一个苦命的女人,可她又是幸福的;她只有孱弱的肩膀,却坚强地撑起老老少少的天空;她以慈爱宽容为粘结剂,把曾经粉碎的幸福重新粘合。——含辛茹苦,可怜天下慈母心1971年,王吕翠嫁给谢维彬为妻,当时谢维彬前妻因难产而死,留下两个年幼的女儿。黄花大闺女的她,刚嫁过门就当起了继母的角色。她毫无怨言,尽心尽力抚养两个女儿,吃饭穿衣,浆洗缝补,悉心照顾。那时经济条件不好,但她凭借裁缝的手艺,想方设法给两个女儿缝几件新衣服,后面有了三个亲生儿女,也是捡两个姐姐穿旧的衣服。她把女儿送到条件最好的城口中学读书,女儿每次离家上学的时候,她总是沿着山路送了一程又一程,再悄悄塞给女儿十块八块的零花钱。她对两个女儿视若己出,送女儿读书,直到女儿参加工作,各自成家,还帮着照看几个外孙。丈夫谢维彬去世后,1993年王吕翠与沈来绪重组家庭,沈家有三个儿女,她又再次做好继母的角色。定婚完配,学医就业,样样操劳。拿到药士资格的沈家大儿子,一直没有就业机会,闲散在家。2008年,明中乡卫生院有一个聘用名额,大儿子完全具备聘任资格。可是,沈来绪看到谢家的两个儿子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多有顾忌,迟迟不给报名。王吕翠十分着急,劝说丈夫:"不管哪边的子女都是后人,能考出去一个是好事,何必分得那么清楚呢。”在王吕翠的坚持和劝说下,沈家大儿子被聘任到明中乡卫生院。后来,他参加全县卫生系统的招聘考试,成为一名正式医生,被分配到修齐卫生院工作。王吕翠在供销社当营业员。由于子女众多,负担太重,光靠两个的工资难以为继。她除了工作,又种了十几亩地,喂十几头猪,还在家里开一个小餐馆,起早贪黑地劳作。十几年间,他们送子女读书,帮子女成家,拉扯大几个孙子,还在明中街上修起两栋楼房,一栋给沈家大儿子,一栋留给谢家二儿子。去年,谢家大儿子在县城买了新房,他们又拿出十几万积蓄帮儿子装修。几十年含辛茹苦的付出,几十年不分昼夜的操劳,终于让这个大家庭走出困境,换来了孩子们的倾情回报。八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过年过节的,总忘不了回家看望父母,给点钱,买点衣服,聊表孝心。再远也要打个电话回家,给父母一声问候一声祝福。虽然血缘不同,但都团结在一起,跟亲兄妹一样,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虽然姓氏各异,但都共同孝敬父母,父母有个三病两痛的,子女们从不推脱扯皮,大家齐心协力赡养父母。就像后人常说的:“虽是继母,但比亲生母亲还好,没有她,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也没有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和谐融洽。"——无怨无悔,赡养公婆十八载1991年,丈夫谢维彬去世后,留下年迈双亲。即便自己有众多子女,但公婆非要跟着改嫁的媳妇生活。王吕翠毫无怨言,十几年如一年地侍候老人,直到送老归山。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王吕翠忙得不可开交,但不管多忙多累,一日三餐总是按时送到公婆手里。公公喜欢喝酒,媳妇总是把酒壶装得满满的;婆婆喜欢吃糖,家里白糖冰糖从来没有断过。婆婆身体不好需常年吃药,怕药拿太多了老人记不住,王吕翠总是细心地把药分好,一日三次地递到老人手上。后来婆婆又患上老年痴呆,瘫痪在床六七年,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吃饭穿衣,洗脸洗澡,大小便,全靠媳妇手扶臂抱。那时王吕翠也接近60岁了,每抱一次婆婆,每给婆婆换一次尿布,都累得汗流浃背,腰都直不起来。但她从无怨言,天天把婆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每逢太阳天,她都要把婆婆背到门口晒会太阳。婆婆老年痴呆后,认不得任何人,常常叫儿媳“老板”,但她记忆里却懂得儿媳是她最亲近的人,洗澡换衣之类的只愿意王吕翠帮她。虽然老年丧子,但两个老人因为媳妇的细心照顾,晚年过得幸福安详。2008年两位老人相继过世,公公83岁,婆婆94岁。公公去世的时候,把一生的积蓄6000多块钱全部给了儿媳,并且嘱咐道:“王吕翠,你是好人哪,这钱谁都得不到,你留着。”体贴入微,帮助丈夫站起来2013年,丈夫沈来绪的类风湿病越来越严重了。6月中旬,竟然完全失去行走能力,瘫痪在床。儿女们送他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股骨头坏死,如果不做股骨头置换手术,他将永远不能走路了。儿女们都劝他去重庆大医院做手术,可他却固执地拒绝。他说:“孩子们刚刚过上安稳的日子,我不能拖累他们,做手术也不见得能好。算了,就这样吧,老了也没剩多少日子了。"王吕翠每天用轮椅推着丈夫出去散步,晚上帮丈夫按摩,眼看丈夫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左腿已比右腿短了一截,且日渐萎缩,她看在眼里,心急如焚,召集所有子女想办法,一定要把父亲送到大医院去做手术。儿女们轮流给父亲做思想工作,王吕翠也苦口婆心地劝说,沈来绪终于同意做手术。于是,一家人很快把沈来绪送到重医附一院,接受股骨头置换手术。王吕翠在医院陪护半个月,半夜起来很多次,服侍丈夫,吃饭也吃不好,天气十分暑热,她去外面给丈夫买汤的时候,差点晕倒在外,在路旁坐了很久才走回来。所幸手术非常成功,半个月之后,沈来绪回家了。回到家里,因为刚做手术,髋关节不能弯曲,整条腿都要伸直,王吕翠便买来半人高的座椅,垫上座垫,让丈夫偶尔起身坐坐。最困难的是躺下和站起来的时候,整个人直伸伸的,而席梦思床又比较矮,王吕翠便在1.8米的大床上再铺上一张1.5米的床垫,为了方便照顾丈夫,王吕翠每晚便在旁边一尺余宽的地方睡觉。丈夫身体虚弱,加上贫血,术后恢复比较慢。为了给丈夫补充更多营养,王吕翠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蒸鸡蛋羹,伺候丈夫吃完,急忙赶到菜市场,到处转悠买农村养的土鸡,和着土党参、人参等,给丈夫煲汤,每顿一碗,天天如此。每过三五天,就让丈夫称一下体重,如果重了一两斤,她就很开心。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沈来绪的身体恢复得非常快。如今,沈来绪跟健康人一样行走自如,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来他曾经瘫痪卧床。前不久,沈来绪去医院复查,身体各项指标完全正常,类风湿因子也消失了。他逢人就乐呵呵地说:“多亏了老王,要不是老王,我现在还躺在床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