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霞家庭
一、和睦家庭的顶梁柱作为军人妻子的王秋霞,丈夫常年不在家,根本无法帮她的忙。她一面嗜工作如命,一面肩负繁杂的家庭重担,上有70多岁患心脏病的公公和患腰椎间盘突出的婆婆需要侍奉,下有年幼的女儿需要照顾,她还把丈夫姐姐的女儿留在身边培养成名牌大学生。她从没给丈夫和组织诉过苦,叫过难,不断解决丈夫的后顾之忧,让他安心在部队工作。公婆因病住院都是她一人照顾,孩子的培养教育也落在她一人身上,婆婆常拉着她的手说:“俺这儿媳比儿子都强,俺这辈子可是享儿媳妇的福了”。别人都认为她活的特苦特累,可王秋霞却动情地说:“宁让心宽,不让屋宽,家和万事兴。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更喜欢这样的家庭氛围。”为了不拖丈夫的后腿,她总是给丈夫发去短信:“父母身体很好,女儿很乖,我会照顾好这个家,你放心吧!”二、当今社会的好军嫂王秋霞的丈夫是一名军医,曾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兰考抗洪抢险,两次赴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为支持丈夫的国防事业,她从来是毫无怨言,默默奉献,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事业的重担。王秋霞常对人说:“我丈夫是为国防事业努力工作,只要他干好了,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2008.年5月,丈夫所在部队奉命调往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做妻子的她无时无刻不挂念着远在灾区前线的丈夫,看到灾区经常发生余震,心里更是揪成一团。此时他们的女儿正在发病,高烧连续几天都不退,为了不拖丈夫的后腿,秋霞每天上午一下班,就立即赶回家,趁吃饭时间带女儿去输水,输完水把女儿交给公婆,再赶着去上班,从未耽误一天工作。2011年王秋霞的丈夫去苏丹维和期间,公公出了车祸,她怕丈夫分心硬是没敢告诉他,丈夫回国后还是听其他人说起才知道,他当即含着泪说:“在家苦了你了。”2015年12月,丈夫又被派去苏丹维和,因父母年老多病很不放心,秋霞对他说:“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呢!”她就是家中最平安的消息!三、公益事业的热心人王秋霞热衷于国学文化的传承、宣传和推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立志做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经常举办诗词公益讲座,以飨我市广大的诗词爱好者;每周抽出一天时间到漯河职院、源汇区教师进修学校、一中专等学校义务讲课,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陶冶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使同学们对古典诗词有更深的理解和认知,将“文学之风”传遍校园每个角落!关爱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定期到社会福利院看望孤儿,送去衣服和食品,让孩子们感到妈妈的温暖。2015年5月29日下午,到舞阳县孟寨镇庄罗小学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图书,并号召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帮助留守儿童的团队中,为留守儿童带去希望、力量、勇气、健康和快乐。四、沙澧文坛的佼佼者王秋霞爱好文学创作,兼任漯河市沙澧诗词协会副主席,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是当代漯河诗词界的领军人物。2015年,她积极参与“开源杯”廉洁楹联征集活动,撰写45副主题鲜明、雅俗共赏、寓意深刻,文学性、艺术性俱佳的楹联精品,荣获一等奖一个,三等奖4个。同年8月份,由市作协推荐,她还主笔撰写《漯河市烈士陵园重建记》,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14年结集出版个人诗集《百花群芳谱——春从天上来》,填一百阕词,写一百朵花,曾在2014年12月24日《河南日报》(农村版)上报道传播,受到很高的评价。2015年出版诗词创作理论书籍《格律诗词说略——诗词创作的三个层面》,分别从创作技巧、艺术手法和哲学维度对诗词创作进行了综合解读。全书的结构和章节安排眼光独到,理论成熟,高屋建瓴,在国内学界尚属首部,填补了目前漯河诗词理论界的空白,为我市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