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彦夫家庭
朱彦夫,男,汉族,山东省沂源县张家泉村人,中共党员,因战一级残疾军人,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1933年7月出生,1947年7月参军,1949年入党,先后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上百次战役。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役中负伤,失去四肢和左眼,右眼的视力只有0.3。但他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特殊护理,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拖着残躯,带领乡亲们治山治水,修路架桥,发家致富。为此,党和国家给予了很高的荣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齐鲁最美家庭;感动淄博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从支部书记岗位退下来后,用口衔笔、用臂抱笔,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写成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作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一级残疾军人朱彦夫挑战人生极限的故事被广为传诵。 在他挑战人生极限的路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一个美满的家庭。这个特殊的家庭常常要直面血的腥味和泪的苦涩,却因此拥有了深刻的喜、广博的爱,浸润出几代人有滋有味的人生。20岁那年,日照姑娘陈希永第一次见到朱彦夫。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位无手无脚特残青年日后竟成了他的丈夫,他们整整相守了55年。进了朱家,等待着她的是无尽的操劳。照顾婆婆、洗衣、做饭、拾柴、挑水、垫栏,一切家务她包揽。上山、下坡,和男人一样干活。 2005年,迟浩田将军到沂源专程看望朱彦夫,夸赞陈希永:“你也是红嫂啊!”家里的鸡蛋老朱不让孩子们吃,而是用作公务招待。朱彦夫行动不便,家里就成了办公室。公社、县城来人,到了吃饭点儿,他就自掏腰包在家里招待,花的是朱彦夫的伤残金。在村里人看来,朱彦夫一家是最需要照顾的了,但他们却总是在接济别人。有一年陈希永回娘家,带回两筐咸鱼。朱彦夫一看,兴冲冲地说: “这可是稀罕物。快过中秋节了,给大伙每家送几条咸鱼去。”陈希永也赞成。一家人开始搭配分份。然后又挨家挨户送。最后发现算落了一家,只好把留给老母亲吃的又匀出一份来,他全家只剩了一条小鱼。那个中秋夜,张家泉村上空,史无前例地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鱼香……给老英雄父亲当儿女,朱家的子女们有很多条条框框。跟着朱彦夫,孩子们没少受苦。但孩子个个懂事,个个成器。每年给朱彦夫过生日,狭窄的3间小屋住不下一大家子二十几口人,就男的一张床,女的一张床,孩子一张床,拥挤但充满欢声笑语……老宅墙外,一丛青竹苍翠欲滴,竹叶寒窣,讲述着这户沂蒙人家几十年的欢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