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宏坦家庭
四世同堂,在当今社会已经很是常见。但是,四世同堂四代人中,年长者已过百岁,年幼者读幼儿园小斑,一家9口人几乎每天中午、晚上围桌吃饭,却是难得看到的温馨。在我们身边,真有这样的一户人家,他就是歙县斗山街汪宏坦老师家。斗山街,是别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群,在百余幢明清居宅中,既有官邸,亦有民宅,既有豪华宏大,也有奇巧玲珑。汪宏坦老师居住的是祖上的老房子,因其独有的雕刻而在旅游热的今天,成为斗山街景点之一—汪宅。汪老师家的厅堂和厢房的木雕精致典雅,雕工细腻,笔法含蓄,意韵深厚。大厅上房四扇窗门共有十二幅图案,以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阴阳宝扇、张果老的渔鼓、荷仙姑的荷花、蓝采和的花篮、吕洞宾的宝剑、韩湘子的竹笛和曹国舅的檀板为题材,见物思人,一目了然。这组图案称之为“暗八仙”。中间衬之以琴、棋、书、画“文房四友”。两组图结合在一起,表达对子孙后辈寄予的厚望,盼望他们熟稔琴棋书画之艺,像“八仙”那样在各自岗位上,施展才华,做好工作。这暗八仙的徽雕,其实是当年的主人待人接物的方式,做事内敛而不张扬,待“人诚恳而不敷衍。在这个深墙大院的老房子里,一桩桩温情脉脉的家庭故事,一个个迎来送往的亲朋故友,留下句句佳话,声声赞美。是祖上定的规矩,也是家庭伦理教育,汪老师一家人除了偶有的应酬外,都在一起吃饭。如今已经102岁的饶上珍老人,做姑娘时跟随在杭州上海经商的父亲到上海,初中毕业后到同济医学院做护士,后来“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嫁给了同乡,而回到了老家歙县相夫教子。一个在大城市读书长大的姑娘,回到徽州老家,安于平静的生活。夫君汪兆烈一样是初中毕业,一个经商在外的年轻后生,耳濡目染都市生活,会弹钢琴当过音乐教官又能编剧本,一家人其乐融融。在“破四旧”“文革”那样的年代里,厅堂暗八仙的木雕,也是昭示主人待人处事的态度,任你社会风云变幻,我自己独守家庭温情,一切也就平平静静地渡过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饶上珍老人很是勤快操持家务,言传身教的结果,是子女的孝顺和尊敬。饶上珍老人一直都是自己洗衣裤,直到去年的神经痛,才让家人代劳。如今101岁的老人,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只是交流时需要凑近耳边。岁月的痕迹,在百岁老人身上似乎不是很明显,看上去不过是80多岁的容貌。汪老师家的午餐,往往要到12点20分才开始,是因为要等齐两个女儿的小家庭。大女儿、女婿,在歙县中学当老师,兢兢业业站三尺讲台奉献青春;小女儿、女婿在新区上班,恪尽职守展现才华。大外孙子9岁读小学,小外孙4岁进幼儿园,各有各的忙碌,每天的中午和晚上,都要一家人到齐了才开饭。堂前的古旧八仙桌,擦得干干净净地,四方的板凳或是藤椅,摆放有序。先到家的负责擦桌,一家9口人全部到齐,热气腾腾的饭菜上桌,家庭的温馨和睦,在团聚中开始。吃饭是简单的事情,但是能做到坚持着一家人基本在一起吃,在当下却是少见。汪老师很孝顺,因为母亲年过百岁,身体硬朗,却是不放心的。在木柱上钉了拉手,方便母亲行走上台阶时随时可以拉;把那格子门系紧,防止老人推空而有闪失。中饭结束,因为饶上珍老人喜欢每天下午打二三小时麻将,汪老师在重要任务是要请三五个同学来家陪老人玩。汪老师则是负责端茶送水,伺候好老人。他自己则是拿一份报纸,坐在边上陪着。三个七十多岁的老人,陪着个百岁老太太打麻将,两个小孩子则是跑来跑去的玩游戏,其乐融融。家庭的和睦,汪老师说,是因着祖上家训:“忍为上慎为先修身为本,勤致裕俭致富和气致祥。”更是如家中堂前的匾额“师善堂”三个字,以善良为师,学习做个善良的人。汪老师一家人待人诚信,乐于助人。汪宅是1994年以来就做为对外开放的景点,汪老师全家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计报酬,做好服务工作,深受街道社区和旅游部门的赞誉。斗山街,也将因着汪老师一家四世同堂、相亲相爱,这条名声在外的古街,将会涌动着浓浓的春潮,喜迎着更多的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