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玲家庭
一、互敬互爱,家庭和睦,双手撑起一个温暖的家三十多年来,何艳玲以她那种自强、自信、不服输的态度从容面对生活,她对丈夫细心照顾,她对子女悉心教导,用勤劳的双手经营着四口之家。她在工作上踏实肯干,倾心敬业,不怕工作琐碎,和爱人高金奎很好的处理了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夫妻二人因为工作勤奋,业绩突出,都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何艳玲放弃个人的业余爱好和休息时间,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她为让丈夫安心工作,生活中基本是两点一线,上班时间忙完单位工作就急忙往家赶,回到家里做家务。为料理好家务,长期以来,她养成了中午不休息的习惯,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和儿女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因此,何艳玲便成为街坊邻居争先学习的榜样,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和尊重。二、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事业蒸蒸日上由于家境贫寒、生活困难,年仅16岁的何艳玲就参加了工作。由于她吃苦耐劳、敢闯敢拼,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销售业绩,1996年被破格提拔到武邑县扶贫办工作,开办了扶贫量具厂,企业发展的是如火如茶,成为了武邑县的纳税大户。在国家经济转型期间,大批工人下岗失业。看到这一情况,何艳玲转产做起了外贸服装加工企业,她大量的吸收社会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成为下岗职工的“娘家单位”。为了让下岗职工、农村妇女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掌握一项专业技能,自2006年开始,何艳玲就出资邀请天津著名服装设计师针对服装加工、制作、裁剪等生产技术进行义务培训。到目前为止,她已经义务培训了下岗职工和农村妇女3000余名,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三、严格要求,悉心培养,重视孩子教育为了培养孩子成才,何艳玲特别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由于夫妻双方工作都很忙,老人又无力帮助照看,他们从小就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学习的能力。时时关心子女沿着正道走,勉励子女勤奋刻苦学习、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团结、礼貌待人,并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关心子女的成长状况。在倾注父爱、母爱,关心孩子生活的同时,对孩子严格要求,注重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性格。现在,她的一双儿女均长大成人,成为了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力量。儿子研究生已毕业,女儿正在读研究生。四、尊重老人,孝敬父母,让老人颐养天年何艳玲的双方父母都是由何艳玲夫妻二人照顾,一直到养老送终,生活上无微不至。何艳玲的父亲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已经没有治愈的希望。但何艳玲几乎跑遍的全国各大医院,花光了全家所有的积蓄为年迈的父亲看病。在老人生病住院期间,她和丈夫耐心照料,满足老人所有的要求,让老人在最后的日子感受到幸福,不留遗憾。五、奉献爱心,扶弱济贫,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1.置办秧歌队,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2010年10月,何艳玲出资3万余元,为贫穷落后的高李张村购买了锣鼓、音响、200套服装等一整套的扭秧歌的设施,为全村办起了秧歌队。为了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宣讲党和国家政策,弘扬敬老孝亲、助人为乐、与人为善、扶危助困的中华传统美德,2014年何艳玲号召县女企业家协会的会员,共同出资3万元,邀请河北省著名演唱家来我县清凉店镇鲍贤兰村、武邑镇大刘庄村等10个乡镇进行巡回演出。2、乐善好施、扶贫助困,圆农村孩子的大学梦何艳玲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的救助帮扶工作,无私的送温暖献爱心,累计出资6万余元,先后资助帮扶了农村孩子80余名。何艳玲又对年仅8岁的农民工子女高萌从生活和学习上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资助。在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帮助下,当高萌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录取时。何艳玲又捐资6000元为她交付了学费和生活费,帮助她完成学业。3、关爱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公益事业铸就魅力人格2014年,何艳玲筹资3万余元为发生严重火灾的残疾人高志刚家购买了衣柜等家具、电视等家用电器、衣服被褥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孩子的作业本等学习用品,送去了社会的温暖与关爱。每到春节前期,就自发组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贫困户、孤寡老人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2016年1月份,出资5000余元慰问了贫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