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波家庭
汪波同志是人民日报社内蒙古分社社长。在人民日极社工作20年,驻站20年,先后在四个记者站和分社工作,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1993年,他从吉林日报调入人民日报社吉林记者站做记者;1998年,从吉林记者站调入云南记者站任副站长;2002年,从云南记者站调黑龙江记者站任站长,2009年,记者站改分社后,任黑龙江分社首任社长;2011年,从黑龙江分社调内蒙古分社任社长至今,汪波同志家住吉林长春市,做驻地记者远离家乡,夫妻长年两地分居,父母年迈多病,孩子从小学到工作他都不在身边,是妻子带大的。2007年,年迈的母亲得了膀胱癌;2012年,妻子患了重病,做了大手术,由于很少有时间回家,对家人照顾不够,但是家人很理解,夫妻和睦,对汪诐工作很支持,使汪波这些年一直没有后顾之忧,一心扑在工作上。1998年,汪波去云南工作时,孩子还在上小学,每天接送全由妻子负责。但妻子知情达理,对汪波说得最多的话是:工作很重要,在外好好干事,干好了比什么都强,家里的事累点苦点没什么。在云南工作四年多时间,年轻夫妇,两地分居,由于离家太运,汪渡每年只在过年节时才回家,有时回北京开会后顺便回家看看。妻子也只去过云南一次,还是借公出之机。2002 年,汪波调黑龙江记者站工作。哈尔滨离长春不算太远,但有时下去采访或抓发行紧张时期,|两三个月也回不去一次。2007年,年迈的母亲得了膀胱癌,手术后一直做化疗。而父亲也患有心脏病和小脑萎缩,母亲想让汪波多回家在她们身边多待待,因为他是大儿子,可汪渡每次周末回家就待两天,周一上班一定准时到分社。2011年,报社编委会决定,调汪波去内蒙古分社任职,又是一个边疆省区,虽然家庭困难很多,但是汪波不讲条件,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去内蒙古分社工作不到半年,妻子患重病,做了大手术。术后妻子让汪波找一找领导,把家里情况说明一下,看能否回家成调到离家近点的分社。汪波说自己是党员干部要服从组织安排,不能给领导添麻烦!他安慰妻子,再有几年,就退休了,到时就会天天在一起了。自己一定要在这几年里,坚守岗位,守土尽责,不辜负报社的培养。妻子已五十多岁,过了二十多年两地分居生活,现在又患了重病。从呼和浩特回长春很不方便,航班很少,有时要先飞北京后再换飞机回家,但妻子还是支持了汪波的选择,这两年多来,汪波克服很多困难,尽最大努力,让工作和家人的事两不误,尽到了作为分社社长和丈夫的职责。家人理解,妻子全力支持,汪波没有后顾之忧,二十多年,全身心投入工作。他跑遍了四个省区的大部份市县、偏远山区和村镇,采写出数百篇各类题材和体裁的报道,得到了驻地省区对分社和他本人的好评,为报社赢得了荣誉.在云南期间,汪波采写了“昆明99世博会”等数十篇报道,其中,长篇通讯《万方园艺汇昆明》、内参《世博园国际展馆问题亟待解决》(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做出重要批示),分别被评为报社好新闻精品奖和内参一等奖,该内参还获得了全国内参评选一等奖。一年中,先后有8篇报道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出,多篇被评为“宣传云南好新闻奖”。在黑龙江期间,他年年超额完成报社和记者部指派及规定的报道任务,共发稿600多篇。其中,《黑土地上热潮涌》、《光的追求》、《龙江奋起写新篇》、《如何应对临时停水》等8篇关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连续报道,先后获得报社好新闻精品奖;《黑龙江:田野奏响增收曲》.《哈尔滨东莱派出所真诚服务百姓》等多篇报道,先后获报社好新闻特等奖和一等奖。2004年,采写的内参《选址不当的P4实验室危胁哈尔滨的安全》,得到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并作出重要批示,受到报社嘉奖。在内蒙古期间,汪波深入基层“走、转、改”,先后采写了多篇稿件,其中有3篇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其中,《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满州里加快建设沿边开发开放区》、《“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骏马奔腾跃北疆》等报道,受到自治区领导好评。《“我们赶上了好时代"》、《骏马奔腾跃北疆》还获得报社好新闻奖;《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强区》获自治区“宣传内蒙古好新闻特别奖”。2013 年,他采写的《内蒙古科学创新发展新定位》、《向北看草原》,及时宣传自治区党委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受到内蒙古自治区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汪波长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工作,采写了大量反映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发展进步的稿件,对促进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