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家庭
杨波同志有一个弘扬传统、学习进取、文明和谐的好家庭,一是富有爱国传统的红色家庭。杨波出生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祖辈为红军流血奉献,父亲是一等伤残军人,因公牺牲;妻子的祖辈参加过解放战争,父亲是军人,红色传统打下了家庭质朴的底色。二是困难重重却非常和谐的大家庭,在父亲去世时,杨波同志把母亲接到北京,供妹妹上学,妻子离职生孩子,他一个人用微薄工资养一家五口,岳母股骨头坏死,长期卧床最后不得不做关节置换术,妻弟的女儿崽肾病多年未愈。杨波夫妻面对这个“大家”的困难,没有退缩,一直省吃俭用、主动承担起为老尽孝、扶助弟妹的责任。虽然负担重而拮据,但婆婆、媳妇、小姑从未吵过架、红过脸,全家勇担当、一起扛,坚信只要心中有阳光,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三是爱岗敬业的学习型家庭。杨波的博士论文在本领域是第一本专著,先后出版的专著和发表论文达数百万字,工作后仍然经常去高校听讲座。从事政策研究和文稿工作,经常承担急难重任务,多次受表彰并获“三等功”;妻子怀孕期间读下硕士学位,多年在国企做干部人事工作,甘为人梯。女儿上小学,勤学国学经典,参加的舞蹈、朗诵在全国、市区获奖,有的上中央电视台。四是热心公益的环保型家庭。在抗灾中捐款捐物;带女儿慰问敬老院,用压岁钱给贫困山区学生寄送“爱心包裹”,对方回信称“谢谢杨阿姨”,没想到是和自己同龄的小学生;义务清理小广告;少开车多走路,过绿色低碳生活。五是用心经营的温馨型家庭。杨波虽然加班多,但注意细心经营这个小小“女儿国”,每个节日都准备礼物,每次出差都购纪念品,每次都对家中四位女性个人化设计。多次参观妇女儿童类博物馆,登燕山天池看月,轻闻薰衣草庄因,宿山间小屋,到海边小憩,营造温馨浪漫气息,全家过着平凡而有滋有味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