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家庭
“广播使我们相识,自学考试使我们结缘,读书写作使我们相知,邓丽君歌曲使我们相爱。”2012年3月,在央视文艺频道李咏主持的“向幸福出发”节目中出现了李珍、刘力群夫妇的身影:李珍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刘力群走上舞台,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讲述了他们的爱情故事。李珍,1963年出生。1973年2月进入北京盲校读小学和中学。1984年经盲校老师的推荐,并严格考核,被中国盲文出版社录取,成为一名盲文出版工作者。2003年取得高级职称一技术副编审。2011年获得了中国残联“十一五”优秀人才称号。李珍参加工作后,初中的文化水平经常让她感觉力不从心,她就报考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像李珍这样一个来到世间就没见过光明,更没有学过汉字的盲人,居然仅用五年的苦学,就通过了自学考试中文专业专科阶段的课程,而且是全部一次通过。1993年,甚至考出了“古代文学作品选”单科北京市最高成绩。刘力群1955年出生,1971年初中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当了电焊工。1979年,改革开放初期,在“为四化做贡献”的口号下,他努力学习知识和技术,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在一次工作中不幸因公受伤,从此,坐上了轮椅。为了需获取知识,刘力群坐着轮椅,于1984年下半年开始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样经过五年顽强的拼搏,苦尽甘来,他终于在1989年取得了中文专业的专科毕业证。1990年,他还被中国残联授予“残疾人自学成才奖”。李珍、刘力群、夫妇的结合是缘分的约定,也是一种志同道合的相互吸引。他们的相识就是从读书开始,那时,只是为李珍读一些有关她学习方面的书籍,以解她读书不便之难罢了。谁料想,书却成了鹊桥,最终使他们从相识到相恋、相爱,直至促成了美满的婚姻。婚后,他们克服种种困难,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生活上,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关爱;事业上,他们互相鼓励,共同进步。他们都是残疾人,生活上会有很多不便,但他们配合起来却十分默契。丈夫做饭,妻子把饭菜端到饭桌上;丈夫洗衣服,妻子晾衣服……外出时,妻子推着丈夫,丈夫掌握着方向,配合的就像一个人似的。有人问他们生活中是怎么克服困难的,他们说:“只要两个人合力能做到的事,就不叫困难。”为了给妻子买衣服,刘力群还改掉了婚前不喜欢逛商场的毛病,每每买衣服都要精挑细选。李珍所穿的衣服都非常得体,常常引来同事和朋友的赞许声。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从1997年就买了电脑,夫妻共同学电脑,一不留神,刘力群还成了电脑“高手”,经常为亲朋好友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李珍通过盲人语音软件,不仅可以在工作中运用自如地编辑书稿,还能熟练地上网,与人聊天。他们俩人还坐地铁到圆明园、玉渊潭、故宫等公园游玩,使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从去年开始,他们又开始了旅游计划,先去了苏州、杭州等地。他们说:“我们两个人一双眼,一双腿,要游遍祖国的山和水。”李珍和刘力群都喜欢文学,写作也成了他们共同的爱好。1989年,刘力群发表的第一篇散文便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征文中一举获得三等奖,著名播音员赵忠祥亲自为他颁奖。随后,他的各类作品也时不时地在报刊杂志上露面,发表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等各类作品百余篇,并有几十次获奖。李珍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她撰写的稿件在《中国电视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等报刊发表。并数次获奖。刘力群、李珍夫妇的事迹,不仅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也得到人们的赞赏与敬佩。多年来,他们的事迹数次被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报道,有的报道已成为教育传媒鼓励自学者的典型事例。其中,《北京日报》、《考试》杂志、《北京考试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工人报》等报刊对他们夫妻的自学事迹做了报道。《现代女报》(《借你的眼,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整版报道了他们夫妻的故事。《北京日报》,以《一个“书香家庭”的另类阅读》;《中国新闻出版报》,以《你是我的眼,带我遨游浩瀚的书海一记刘力群、李珍夫妇的阅读故事》为题,报道了他们夫妻读书的故事。此外,美国《侨报》、香港《文汇报》等报刊也相继报道他们夫妻的故事:新浪网、新华网等网络媒体也以专访的形式对他们夫妻作了报道。2012年,李珍、刘力群被评为“北京市书香家庭”,与著名作家毕淑敏一同做客北京电视台《书香北京》;同年他们还被评为北京市市级“百家幸福家庭”和石景山“20家幸福家庭”。2013年1月,李珍、刘力群被推选为由全国妇联和《婚姻与家庭》杂志举办的2012年度“和谐家庭·幸福榜样”(包括杨利伟等明星在内的30个家庭)。同年四月,还获得由新闻出版署、《中华读书报》评选的全国“十大读书人物”,并应邀参加了央视“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2013十大读书人物》节目的录制。他们夫妻还经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北京电视台举办的“心悦书香”,为盲人读书大型公益活动、为残疾人讲述读书心得、参加残疾人相亲活动时介绍婚姻经验等。还经常参加居委会、街道举办的各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