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英家庭
张文英,女,四川移动公司信息中心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主管。夫妻二人一直以来相亲、相敬、相爱,真诚相处,建立起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他们和丈夫的父母同住,老人、夫妻、小孩一家六口和睦相处,幸福美满,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全家人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一、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张文英夫妻俩都是有着近二十年党龄的党员,丈夫肖强是四川移动公司网维中心第五党小组组长,几次获得优秀员工和党员先锋示范岗荣誉。夫妻二人对党组织、对国家有着深系的感情,这种感情积极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成员,全家人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一个政治上信得过的家庭。他们为人正派,原则性强,丈夫肖强还被单位推选为廉政建设特约监督员。全家人遵纪守法,而且积极帮助和教育他人。明礼诚信是该家庭的传统美德,也是邻里和社会公认的优良品质。二、学习进取,爱岗敬业张文英和丈夫都是硕士研究生,从毕业到现在,他们从未放松专业学习,在通信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的年代,始终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受过严格高等教育的他们,更加懂得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现在比小时候生活条件好千百倍,所以更要珍惜现在的工作条件,爱岗敬业,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和才干,为公司发展积极奉献。公司提倡更多地使用视频会议,这样就可以大幅度降低会议成木和提升工作效率。随着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频次大幅度增长,系统建设、调试、维护、会场布置和部门沟通协调的工作量也成倍增长。作为视频会议系统主管,张文英从未向领导叫过苦,个人顶着儿个人的活干,加班加点已是常事。公司门卫对早来晚走的她印象非常深刻,都打趣地说她“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丈夫肖强也是单位的骨干,是四川移动公司的中级技术专家、内训师、评标专家,是擅于学术研究的通信学会会员,在国内的通信杂志和刊物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夫妻俩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好评,在单位是领导和同志认可的好职工,三、夫妻和睦,孝老爱亲张文英和丈夫肖强,是良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她们不嫌弃父母行动不便,生活习惯不同,坚持把老人接来一起吃住,相互照顾,其乐融融。作为子女,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在外面,也能做到尊老爱幼。并经常教育子女,要尊重老人,礼让别人。对于如何孝敬父母,张文英主张“与其灵前多烧纸,不如生前多孝顺",趁双方父母健在,每年都拿出一部分钱,安排一两次旅游,感受祖国名山大川的美好风光。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是非常关注双方老人的身心健康,每当碰上老人有头痛脑热时,张文英总是带上他们去医院检查、治病,直至痊愈,使他们始终保持着一个健康的身体、愉悦的心情,过着美好的晚年生活。2006年冬天,张文英的父亲回山西老家走亲戚时,不小心在冰面上滑倒,摔成颅内出血。由于张文英工作走不开,肖强立即坐飞机赶到山西,及时安排好老人的手术。从死神身边逃回来的老丈人,身体特别虚弱,怕风怕冷,遇到天气变化就头痛头昏,南方的气候要比北方暖和些,肖强把岳父岳母接到成都,悉心照料。为了改善老人的身体状况,肖强刻苦自学中医知识和保健技术,还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参加专业培训,获得了成都市社会和劳动保障局颁发的针灸理疗和推拿按摩师执业资格证书。张文英配合丈夫肖强一起为老人做理疗、推拿、艾灸等,并通过药膳和食疗,让老人的身体慢慢恢复好起来。张文英和丈夫肖强,都是单位的骨干分子,工作忙,常常加班晚回家。俗话说,家有二老,犹如二宝。张文英的公公婆婆,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在带小孩方面,也让夫妻俩省了不少心。夫妻在处理家庭的每一件大事时,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每办完一件大事全家人都心情舒畅。生活中坚持勤俭持家,科学安排夫妻的共同收入,从不铺张浪费,合理添置家居用品、日常生活。他们的家庭有男女平等的良好家风,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些事情做得不好,家里人能够批评与自我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谐家庭。四、邻里融洽,友爱互助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邻居家有些拌嘴吵架的事情,他们会劝和调解。他们楼上一对小夫妻有几次就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矛盾,相互赌气,吵得一个要离家出走,一个要寻死离婚。他们主动关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身说法,使他们言归于好。四、勤俭节约,热心公益张文英夫妇俩生活朴实,不慕虚荣。该家庭有着勤俭持家的传统,不会因为追求时尚而乱花钱。他们思想较为开明,遇到婚嫁丧事能做到移风易俗,不铺张浪费。在持家理财和日常开支方面,张文英真是一把好手,她合理安排,克勤克俭,该花的一定花,不该花的,从不浪费。在亲朋好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尽力给予帮助。尤其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肖强老家绵阳市安县和北川的亲戚们遭受了严重损失,他们一家倾力而为,帮助他们渡过灾后重建的难关,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肖强一家,真是与孤儿有着不解之缘。她外公在1950年的一个早晨,捡到了襁褓中的母亲,外公对她视如已出。母亲也很争气,当过镇上的民兵连长、区妇女主任和县级先进,对外公十分孝顺。外公88岁骨折直到95岁去世,在床上躺了7年,母亲一直服侍在身边从无半点怨言。都说久病无孝子,但母亲的表现,为街坊邻居所啧啧称道。肖强13岁的时候,母亲收养了一个3岁的妹妹,现在妹妹已经29岁,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绵阳市的北川、安县是重灾区,那真是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民政局为安置群众生活忙成一锅粥。由于嗷嗷待哺的地震孤儿多,福利院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国家蒙难,孤幼失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张文英大妇马上联系绵阳市儿童福利院,收养了一名地震前8天刚出生的女婴,把这个可怜的孤儿接到成都精心扰养。当时,福利院很缺婴儿奶粉,夫妻俩想尽办法,给绵阳市儿童福利院捐了价值2万元的婴儿奶粉。福利院的张萍院长连声说“谢谢你们的赞助,愿好人一生平安”。其实在他们决定收养孩子前,有不少朋友提出了劝阻意见,一旦收养就要负责一辈子,而且你根本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否有残疾或先天病症,将来是否会带来什么不可预知的麻烦,还是别冒这个风险。但张文英夫妻一心想,就算有什么疾病也要全力以赴去医治她,也要负担她一辈子。双方父母也非常支持他们。他们买好的奶粉和婴幼儿用品,悉心照料孩子,张文英全家认为:“真诚的爱胜过血缘",现在,两个女儿都在上幼儿园,报了舞蹈班。快要上小学了,他们晚上抽时间教女儿们一些预备知识。周末,夫妻俩总要抽时间陪父母和女儿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分享全家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在每次为灾区群众捐款捐衣物,为身缠重病而经济困难的同事募捐的时候,他们总是慷慨解囊,积极献爱心。肖强经常用掌握的中医理疗技术为同事服务。他自己花钱准备了针灸、拔罐、刮痧、电疗的器具,同事有落枕、腰痛、感冒发烧等,只要找到他,都有求必应,热情治疗。他还应邀到公司里几个部门做了中医养生讲座,给大家传播健康知识。生命对于人弥足珍贵,一袋血说不准就在某一台手术中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张文英和肖强都是义务献血积极分子,丈夫肖强已经参与离心机血小板献血8次(折合全血6400毫升),是成都市血液中心的应急献血备案自愿者。他们还动员身体素质好的婆婆参与献血,动员身体强壮的弟弟和弟媳都加入义务献血队伍,行善积德。全国人民都朝着实现中国梦的方向努力,相信张文英家庭通过长久不懈的努力,积极进取,和睦相处,不断完善,工作和生活定能再上台阶,实现构建和谐美满家庭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