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喜家庭
李天喜家庭甘肃省临泽县鸭暖乡昭武村,家庭成员 5 人。 李天喜上有 80 多岁的爷爷和体弱多病的父母,还有一个肢体残疾的哥哥。 80 多岁的爷爷依然眼不花耳不聋,他能清楚的记得六个儿子儿媳及每个孙子的生日,闲时就给晚辈们讲述自己的经历,传承好家风。父亲年轻时在煤矿工作,患有严重的煤肺炎,虽然已经退休但仍不闲着,几十年来一直默默为全家人付出。母亲傅银花是一位诚实善良的农家妇女,面对家庭的不幸遭遇,她并没有被生活的压力所打垮,而是依然笑着面对生活的每一天,一直悉心照顾年迈的公公、多病的丈夫和残疾的儿子。哥哥李天星更是一个身残志坚的有为青年,在全家人的悉心照料和鼓励下,阳光自信的生活着。 2001年春夭,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的现状,刚刚初中毕业的李天喜放弃了上中专的机会,跟比自己大4岁的哥哥李天星到新疆打工,干起了开挖地埋沟和爬杆架光缆的活。在外打工的两年里,兄弟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2003 年,哥哥李天星在爬杆架线时从电杆上跌下来,造成截瘫。想到家里边年迈的爷爷、奶奶和辛勤操劳的父母,年仅18岁的李天喜向家里人隐瞒了实情,独自一人担起照顾哥哥的重任。2个月后临近春节,实在款不过去了,李天喜这才给家里打电话告知了实情,带着哥哥回了家。 回到家中,李天喜每天一早送哥哥去打吊瓶,坚持了20 多天,病情未见好转,李天喜又带哥哥到兰州的医院治疗。哥俩在病房里度过了春节期间。一个月之后,他再次带哥哥到北京求医。 在北京,李天喜哥俩遇到一位知名专家,哥哥开始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为支付昂贵的医药费,李天喜一边照料哥哥,一边打工挣钱,他还参加电脑培训班,通过学习知识找到更好的工作。在这段日子里,李天喜每天一早先去学电脑技术,学完后回来为哥哥作康复,午饭后又赶到餐馆打工,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再回到医院。李天喜捡拾餐馆里客人丢下的饮料瓶,用来换菜钱。两个多月后,哥哥的病情好转,医生建议回家休养。李天喜把哥哥安排妥当之后,独自返回北京继续打工挥钱,补贴家用。 2008年,李天喜用打工挣的钱,在鸭暖集镇租了门面房,与瘫痪在床的哥哥李天星合力开起了自己的文印部。李天喜为哥哥买了辆残疾人专用的机动三轮车,方便出行。每天早上,李夭喜先把哥哥抱上三轮车,再把哥哥的轮椅装到后面的车斗里,搭乘着哥哥的三轮车赶到文印部里。哥哥不会操作电脑,李天喜就耐心地给他讲,手把手教他打字制表。如今,李天星不仅学会操作电脑,而且还学会了照相等技术活。生意渐渐忙起来,母亲也来店里帮忙,现在连小学文化的母亲都会用复印机了。八十多岁的爷爷看孙子们忙的不可开交,也常来店里帮忙。父亲在家也不闲着,等店里收工后,热腾腾的饭菜准端上了桌。 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他们不仅还清了贷款,实现了盈利,还扩大了经营范围。家里有了新房子、新车子,一家人就这样过着平淡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