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华家庭
张敬华是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作为曾经的军嫂,她默默付出,用行动支持丈夫的事业。多年来,她与丈夫陈光孝老爱亲,奉献爱心。在父母影响下,儿子陈嘉木也是一位爱心少年,一家人都是古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员和学雷锋志愿者。他们帮助了许许多多有困难的人,用爱温暖着他人,用“善”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1994年,身为教师的张敬华与在部队工作的陈光结识,开始鸿雁传书。1995年10月,陈光的父亲突然身患重病,当时只是“朋友”的张敬华,将老人送进了医院,毫不犹豫拿出自己的积蓄,并向亲友多处筹借医药费,为老人治病。陈光刚赶回家中,就接到了催他归队的电报。张敬华得知情况后,说:“你放心回吧,家里有我呢。” 简单一句承诺,她代替陈光照顾起病重的父亲。老人伤口久不愈合,痛得流汗发抖,张敬华听说仙人掌熬汁喝能减轻疼痛,就把仙人掌的刺一根根刺技掉熬汁,自己的手上扎满了刺。在张敬华精心照料下,医生说只能活2个月的老人。活了6个月。 1997年,两人在张敬华家简单办了酒席,就算结婚了。“至今我还欠她一个正式的婚礼和一张婚纱照。"陈光说,这是他最遗憾的事。第二年,农村的小叔子到了娶妻年龄,张敬华承担起“家长”的责任,已有身孕的她将自己的房子拱手相赠小权,一人在外租房住。儿子就出生在简陋的出租房里。从此小叔.不再叫张敬华“嫂子”,只叫“姐"。 2010年,张敬华所在学校由普通小学改成普教特教于一体的双轨制学校,她多了一个身份一一特教老师, 也成了自闭症儿童的“代理妈妈"。孩子把大便拉在裤子里,她不怕脏臭,细心擦干净;孩子没有学习用品,她用工资给孩子们买;家长不能及时按孩子,她把孩子带回家照看......寒来暑往,全身心地关心呵护着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 丈夫陈光在部队时,是沈阳军区学雷锋荣誉奖章获得者并多次立功。2006年转业到省信访局。生活中。他看见百姓遇到困难,会尽已所能,不遭余力。2014年的一天。70 岁的田风琴大娘卖葱时被一辆起家车撞倒,无人敢扶。他扶起大娘,了解了大娘的困境后,帮大娘卖掉大葱,井拿钱给大娘看病,还帮她解决了低保问题。73岁的万顺恒想用养老金给儿子看病,可养老金账户存在问题,被银行冻结了。陈光得知,走进社区为民跑腿,彻底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今年3月,他还为磐石市白血病患者在长春等五城开展寻找“熊猫血”爱心接力活动,挽救了患者刘小龙的生命。 张敬华夫妇是好人,儿子陈嘉木在做好事上更不避色。有位重症患者急需O型RH阴性血救命,陈嘉木和父母为他进行了一场爱心接力,他不仅给父母提供找血的方法,还发动在西南大学的哥哥和同学一起加入寻找“熊猫血”行列。 张敬华是家里的一盏明灯,温暖着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影响着孩子和身边的人。当问起什么是幸福时,陈光拉起张敬华的手笑着说: "世界 上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奉献到老!” 张敬华被评为“全国优秀牧师”:2014年,陈光被评为“吉林好人标兵”和“中国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