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聪玲家庭
这是一个“教师之家”,家庭女主人叫刘聪玲。一家人从事教育文化事业,看上去家境不富裕,但精神富有。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是无私奉献的典型代表。 刘聪玲的丈夫杜德建自1981年起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来,他挣着民办教师(1999年转正)的低微工资,干着超负荷的繁重工作。他当校长忘我工作,几乎无暇照料家庭。他管理学校、代课、办报、培训,整天忙得焦头烂额,有时连和老人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家庭图书馆”,自费订阅书报,免费服务群众,胡锦涛同志在人民大会堂握着他的手称他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 刘聪玲的儿子杜晓波,现在运城财经学院任教。他曾留学乌克兰,回国后许多广告公司高薪聘请他,都被他拒绝了。他受父亲的熏陶,羡慕父亲当教师的荣光,毅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刘聪玲的儿媳王军萍,在永济市韩阳中心校任教。韩阳距家百里之远,可她从未因此迟到过一次。 2012 年她生孩子后,将孩子留在家里,自己专心教学。多少次她在睡梦中被孩子哭要妈妈的叫声惊醒, 但并未能改变她扎根山区教育的决心。她将辛酸的泪水咽下,把灿烂的笑容写在脸上,每当东方太阳升起的时候,她总是和校园的孩子们站在洒满阳光的操场上。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名言的含义。 家庭主妇刘聪玲,为了家中3位教师的事业,默默地付出,坚强地支撑。她既干农活,又做家务,还照管“家庭图书馆”,为群众服务。她没有穿过像样的衣服,更没有住过像样的房子。别人家是土房换砖房,平房换楼房,她家的房子仍然.是“站在屋里看太阳,睡在炕上望月亮”。30多年过去了,岁月在她额头刻下了皱纹,风霜在她的头上染下了白发,积劳成疾患上了关节炎病,腰腿剧烈疼痛,就连抱自己心爱的孙女也支撑不了3分钟。然而她热爱家庭,热爱家乡的信念未变,用体弱多病的身体坚强地支撑着这个家。 刘聪玲一家人,从事着教育文化事业,坚守着清贫的家园,但精神富有。虽然生活艰苦,但心中甘甜。“温馨、 和睦、幸福”荡漾在这个家庭。毕生奉献教育事业,是一家人的光荣与梦想。